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钓鱼的启示》,它讲述了作者30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一起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了湖里 。这件事情让我受益终身 。它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钓鱼的启示》这节课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但不一定读得懂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然后再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处理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
三、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标示出发,制定了以下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 。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自觉抵制各种“鱼”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并恰当的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入境动情 。
2、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情感 。教师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
六、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