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三 )


(学生讨论理解“诱惑人的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金钱、地位等吸引人的、让人追逐的利益 。体会到父亲的管教让“我”有了抵制诱惑的能力,作者对父亲会心存感激 。)
(三)、理解感悟升华美
当学生还沉浸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在个人利益和道德之间,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道德 。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人 。
最后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 。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 。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 。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
教学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