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赏花诗词( 二 )


史上最有名的 “曲水流觞”是书法界的一哥王羲之发起的 。
他向谢安、孙绰等多位有头有脸的亲朋好友发出邀请 , 称在春天举行外修禊祭祀仪式后 , 在他的兰亭里来一场曲水流觞的雅集 , 欢迎大家拨冗出席 。
这是一场诗与酒的盛会 , 王羲之也乘着酒兴写下了著名的千万+文章《兰亭集序》 , 描绘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 , 结尾加入了哲学思考:好景不长 , 生死无常 。
虽然文章内容远没有形式(书法)让人惊艳 , 但也足以让这次聚会流芳千古 。
唐朝时期:万人空巷全民春游的盛世狂欢 。
魏晋时期 , 文人精英们的春游虽然获得了很多点赞 , 评分甚高 , 但到底只是精英圈儿的高端小众游 , 民间参与程度明显不足 。
到了盛世唐朝 , 春游的情形就大为不同了 。
那是万人空巷全民春游的盛世狂欢 。
首先是国家倡导 。
《唐诗纪事》记载 , 每年春天 , 皇帝都会带着后妃、朝臣游梨园 , 到渭水边游览祭祀 。
把郊游形成制度 , 正是国力丰厚的表现 。
其次 , 老百姓都积极参与 。
于是 , 很快形成了全民性“春游热” 。
你看 , 杜甫都忍不住发了一首《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 , 长安水边多丽人 。
”每到上巳节 , 长安城东南郊曲江两岸便挤满了欢天喜地的游人 。
生机勃勃的景象让白居易也赶紧跟了一个帖“逢春不游乐 , 但恐是痴人 。
”(《春游》)宋元春游:祭祀成为主题 。
如果说唐朝是个丰腴的美人儿 , 那宋朝就是个文弱的书生 。
宋朝 , 春游不再像唐朝那样是个举国狂欢的国民节日 , 但也还是专门设有“踏青节” 。
而人们外出踏青开始更为实际地选择了清明节 , “寒食祭先扫松 , 清明踏青郊行”(周密《武林旧事》)南宋时 , 清明节踏青已成为春游主题 。
不少名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 比如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郊游的情景 。
明清春游:一起来做运动吧明代在春游时开始了全民健身运动 , 各类体育项目日益增多 。
其中 , 女子蹴鞠让人眼前一亮 ,  , 明初女子踢球能手叫彭云秀 。
陈继儒《太平清话》说:“明初彭云秀“以女流清芬 , 挟是技游江海 , 叩之 , 谓有解一十有六 , 詹同文赠之以滚弄行 。
”说彭云秀会16种踢法 , 全身触球永不坠地 。
除了踢球外 , 荡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明清人们春游最喜欢的项目 。
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就是生动的描绘 。
刘侗《帝京景物略》载  , “岁清明 , 桃柳当鐤 , 岸草遍矣 , 都人踏青高梁桥 。
舆者则褰 , 骑者则驰 , 蹇者徒步 。
既有挈携 , 至则棚席幕青 , 毡地藉草……”坐轿子的 , 骑马的 , 走路的 , 春游不再是旖旎地赏花吟诗 , 而是健健身出出汗 。
踏青也好 , 春祭也罢 , 古人的春游 , 蕴含着无穷的深意 。
归根在一点:尊重天道 , 敬畏自然 。
关于春天的诗词关于春天的诗词:《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