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自从投身幼教,无端地爱上了童话,故事,图画书 。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喜欢在静静的夜里捧一本图画书,躲进暄软的被子里,让童话的温暖浸入我的梦乡 。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 。就像一个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递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
素净温馨的书皮,精致而细腻的装帧,书页未曾打开,就似乎感受到了书的温暖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 。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 。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
教孩子学会阅读,便是给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
【《幸福的种子》读后感写法怎么样?】通览全书,我们几乎可以在书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所有关于亲子共读的问题:图画书对孩子的意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图画书,怎样选择图画书,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些系统而详尽的知识让我平时遇到的一些困惑在这里迎刃而解 。
“图画书不是有用和有益的东西,要有趣才行” 。读到这句话时,我感到有一种力量在撞击我的心灵,我想,那种力量叫做反思 。事实上,作为教育者,我们谁都明白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等待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做的远远没有说得那么洒脱,不是吗?
当我们学一首儿歌时,我们的目标往往是“背过”“会念”;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我们的目标又往往是“知道故事中的主要意思”“看图能把故事讲下来”“懂得这个道理”;尽管我们的教案上都有情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往往并没有情绪放在第一位 。
是的,这样的教学依然存在于我们身边 。
我并不讳言,就在几天前,我还眉飞色舞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个好听的故事,要认真听哦!听完老师会提问的,我看谁听得最认真 。”就在几天前,我还在为孩子们听故事时的“全神贯注”而沾沾自喜,全然没有顾及到孩子们紧绷的神经 。
是啊,带着“任务”听故事,不全神贯注哪行?
可是,这样的全神贯注中,能有多少孩子体会到故事带来的快乐,有多少孩子陶醉其中,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地被故事所感染?恐怕答案并不乐观 。
在语言教学中,有时让孩子体会到“纯粹”的阅读的乐趣,恐怕比“有针对性”的课程来得更加有效 。其实何止语言课呢?在我们在教学中,有太多的功利成份我们应当摒弃了 。比如音乐,比如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