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国家的诗词( 二 )


(唐·王翰《凉州词》)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
(唐·柳宗元《韦道安》)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49、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 。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
(清·秋瑾《失题》)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清·徐锡麟《出塞》)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我要关于环保的诗句和资料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 。
如淮河流域 。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
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 。
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
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 。
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
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 。
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 。
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 。
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 。
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 。
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 。
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
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 。
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 。
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