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校对

诗词平仄校对

诗词格律;平仄谱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 , 句中防孤平 。
一三五虽不论 , 当防连三平 。
① 二四六要分明 , 末字更当清 。
平韵奇句仄 , 仄韵奇句平 。
首句若押韵 , 一联末字同 。
若是偶字句 , 两字换仄平 。
奇字适掌握 , 偶字必分明 。
排律小律对 , 规则一般同 。
若用仄声韵 , 诗谱莫大动 。
每句倒一三 , 换换仄与平 。
再按这歌诀 , 处理仄与平 。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 , 二句双平双仄平 。
三句三平又两仄 , 四句三仄又两平 。
倘若想写平起式 , 两联颠倒成自然 。
两体首句若押韵 , 倒一倒三换平仄 。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 , 五绝句头两字添 。
平添仄来仄添平 , 五绝既把七绝边 。
五律七律谱不难 , 绝句诗谱重一变 。
首句不韵平仄起 , 各自重复诗谱现 。
两体句首若押韵 , 倒一倒三换平仄 。
倘若要押仄声韵 , 倒一倒三位置颠 。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 , 四三二一倒排法 。
原来一二三四序 , 四三二一来变化 。
首句若把仄韵押 , 倒一倒三换换也 。
律诗若把仄韵押 , 仍然可按排序法 。
八一呼唤二变三 , 四五六七字交叉 。
若嫌上法不好记 , 末字倒三换位置 。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 , 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 , 这里颇有争议 , 在标准诗谱中 , 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 , 有网友指出 , 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 , 称三平尾 , 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
格律诗的产生 , 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 , 是因美而生 , 并非因律生诗 , 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如何学习诗词的平仄我对诗词\对联很感兴趣,但是对其中的平仄规律认...平仄 , 或者说是调平仄 , 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 , 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 , 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 ,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
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 , 阴平、阳平是平声 , 上声、去声是仄声 。
这样分 , 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 , 没有降 , 有共同的特点 , 所以归入平一类 , 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 , 有降 , 有曲折 , 也有共同的特点 , 所以归入仄一类 , 仄是窄促的意思 。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 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 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 。
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 , 现在还有许多争论 。
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 , 我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 , 特别是写旧体诗 , 我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 , 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 , 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 , 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 。
旧的平声不分阴阳 , 如现在读阴平的“忠”、“功” , 读阳平的“同”、“红” , 旧时都入一东韵 , 在诗词中可以押韵 。
仄声除上、去以外 , 还包括入声 。
入声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 , 是由p、t或k收尾的) , 金元以后在北方话中渐渐消亡 , 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话里变为平声 。
因此 , 我们用普通话语音读旧诗 , 有时会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 。
如白居易《草》结句“萋萋满别情”中的“别” , 照格律应该是仄声 , 因为古代乃是入声字 , 可是现在读平声 , 就变为平声了 。
此外 , 上声变为去声的字也有一些 , 如“市”、“道”等 , 因为都属于仄声的范围 , 在平仄运用上关系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