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飘》有感如何写?( 六 )


初读《飘》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赫思嘉的感觉是矛盾的——既有些讨厌,但又不得不敬佩她 。讨厌的是为了功利,为了钱等不择手段,而选择婚姻 。甚至是不惜损害自己的妹妹,抢走了她的未婚夫;讨厌她面对白瑞特的爱时,那愚蠢的固执 。但她的勇敢与坚强和那份艰苦创业的精神又不得不让我敬佩 。再读时,突然间感觉:赫思嘉那种对金钱和土地的狂热追求是可以理解的 。在那种战争爆发的动乱的社会,她一个女子却要独自承担起养活包括自己情人和情敌在内的一大家人的重担,那是多么繁重的担子啊!看到赫思嘉为梅拉妮找米德大夫这一段,看到赫思嘉快速的读那一页死亡名单那段,看到威尔克斯老先生参加战争走远后斯佳丽在胸口划十字那段,擦了大把的纸巾,以前从来都没有觉得这本书的感人,以前只是单单的为结局感到惋惜,现在对那场战争印象异常的深刻,苦难的、英勇的、坚强的、萎退的、积极的、落后的、失望与希望交织,空前的憾人心魄 。
读《飘》时,对赫思嘉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佩服;对她有时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而反感;对她对艾希礼迟迟不肯放手的愚蠢固执而气愤;对白瑞德对赫思嘉的默默付出而倍感愉悦;对白瑞德最后的离开表示惋惜??
很容易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就像赫思嘉每次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有时自己遇到不顺的时候,也会轻轻地对自己说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很多人看这本书停留在斯佳丽对阿什礼对瑞德的感情上,停留在赫思嘉的勇敢与坚强上,有人甚至说她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 。其实她不是神,她同样脆弱,面临这场战争时她才十七岁 。我总觉得如果她没有遇到过瑞德,她这一生也就被些所谓的道德给埋葬在了永远的十七岁 。
对于赫思嘉,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 。她美丽而任性,并不是一个被大家欢迎的人 。她会耍手段,但很坚强,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爱的女人 。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爱 。但命运不那么简单 。
赫思嘉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 。希望会成为我们的一种动力 。这种希望会促成文化、技术的发展,在失望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