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与挖的阅读答案怎么写?( 二 )


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
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 。
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 。
解析:这道题出得好,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不过,此题仍有一点小瑕疵:“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和“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如出一辙!
3.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答: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 。
解析:此道题有些难度,如何答好,在于结合文本三例的寓义和分值 。

捧与挖的阅读答案怎么写?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说课稿
轵城实小 李亚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 。会写“分、要”等6个字 。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
3、情感目标: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我们不但要注重情感的体验,还要力求真实 。我力求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感悟课文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阅读初体验 。第一步:利用大家熟悉的故事《狼来了》引入,同学们不愿意跟故事中的男孩交朋友,原因是他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 。从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第二步:复习生字词:屏幕上出现五个空花盆,读对了就出现一朵美丽的花,生字复习好了,屏幕上就出现了几盆鲜花 。这时,我问学生们:“喜欢吗?”学生们都说:“喜欢 。”我又说:“后面这是个空花盆,什么花也没开,你们喜欢吗?”许多同学都说:“不喜欢 。”第三步: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可是你们看,有一个皇帝跟你们相反,不喜欢开满鲜花的花盆,偏偏喜欢空花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看图,然后说说,再带着这个问题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仔细读一读 。”第四步:观看动画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对课文的阅读有了初步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