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名家诗词讲的好( 二 )


另外 ,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唐圭璋主编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也可以 , 较成体系 , 唐老先生在这一道上还是蛮权威的 , 也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人士 , 当然 , 主要是唐系一派的 , 
有什么评价水浒传的诗词最好是名人写的 《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事在《宋史》和宋人笔记里有多种记载 , 虽不一致 , 但都说到力量强大 , 威胁朝廷 , 在民间影响深广.南宋人龚圣与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说书中也有宋江等人的故事.到宋 , 元年间 , 话本 , 杂剧广泛演说 , 有些存留到现在 , 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元人杂剧.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 , 传说 , 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 , 选择 , 加工 , 创作而写成《水浒传》.它以梁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 , 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 , 以深刻的思想 , 广泛的内容 , 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 , 革命悲剧 , 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 , 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茅盾《水浒》的人物描写 , 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 。
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 , 固然不免言之过甚 , 但全书重要人物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 , 却是事实 。
记得有一本笔记 , 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 , 大意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了画像 , 挂在一间房内 , 朝夕揣摩 , 久而久之 , 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象中都成熟了 , 然后下笔 , 故能栩栩如生 。
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 , 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 , 如说图像是宋将等三十六人 , 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 , 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 , 却有部分的真理 , 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 。
因为 , 如果写定《水浒》的 , 果真是施耐庵其人 。
那么 , 他在下笔之前 , 相对朝夕揣摩的 , 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 , 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请什么高手画师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图像 。
个个面目不同 , 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仅仅这一句话 , 还不足以说明《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 。
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 。
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 , 都是军官 , 都是一身好武艺 , 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 , 然而终于落草了 , 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 。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 , 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 , 刺配沧州 , 面对这样的压迫陷害 , 林冲只是逆来顺受 , 所以在野猪林内 , 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 , 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 , 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 , 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 , 这他才杀人报仇 , 走上了落草的路 。
杨志呢 , 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 , 复职不成 , 落魄卖刀 , 无意中杀了个泼皮 , 因此充军 , 不料祸得福 , 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 , 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 , 只得亡命江湖 , 落草了事 。
只有鲁达 , 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 。
最初为了仗义救人 , 军官做不成了 , 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 , 连和尚也做不成了 , 只好落草 。
《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了三个人的性格 。
不但如此 , 《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
杨志一心想做官 。
“博个封妻荫子” , 结果是赔尽小心 , 依然落得一场空 。
林冲安分守己 , 逆来顺受 , 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 。
只有鲁达 , 一无顾虑 , 敢作敢为 , 也就不曾吃过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