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词

抒发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词

什么诗句能体会到诗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展开全部 1、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刘勰 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战国策》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苏轼 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 【全文】 1.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
”神思之谓也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 。
其思理乏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子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
覃思主人,情饶岐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 。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疑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 。
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 。
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
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 。
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
刻镂声律,萌芽比兴 。
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
2.【全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 。
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吾其报知氏之仇矣 。
”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 。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 。
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 。
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
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
”卒释之 。
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 。
”又吞炭为哑,变其音 。
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 。
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 。
”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 。
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 。
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 。
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
”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 。
襄子至桥而马惊 。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 。
”使人问之,果豫让 。
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 。
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