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谁读后感怎么写?( 三 )


李镇西老师还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而不重实际 , 为了迎接检查精心准备的展示课 , 公开课上 , 课堂总是学生快乐的天堂 , 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活动 , 而且这些活动还不单一 , 安排有讨论 , 辩论 , 表演 , 小组合作 , 学生上讲台 ,  , 但平时每一天的课并不是这样上的 , 所以说 , 同样是做 , 美国是常态 , 中国是特例 。所以说关键不是我们掌握了多少理论 , 而应该是有多少行动 , 只有真正的把素质教育常态化 , 像呼吸一样自由 , 像潮汐一样自然 ,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了 。反观我自己 , 和书上说的太像了 , 当精心准备教研课或公开课时 , 就注重学生为主体 , 让学生自己去动手 , 去思考 , 去发现 , 而平时课堂上就包办的较严重 , 主要原因如下:公开课上有老师在听课 , 学生的纪律好维持 , 而平时课堂上如果放开让学生动起来 , 学生就乱的一团糟 , 纪律不好维持 , 有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趁机捣乱 , 可能一节课下来一点收获也没有 , 李镇西说道美
1 国的课堂上 , 学生活泼、自由、积极、舒展、无拘无束、老师围着学生转 , 中国的课堂基本上还是下面的学生坐的整整齐齐 , 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 , 这样便于老师讲 , 学生听 , 除了中间有时候教师会提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外 , 基本上还是老师一讲到底 , 甚至常常拖堂 , 明明下课了老师还在喋喋不休的强调这个关键 , 那个重点 , 唯恐有所遗漏 。他说的一点都不错 , 针对这种现状 , 我们改如何改变呢 , 我们的班额太大 , 学生多 , 一旦活动起来纪律就难保障 , 怎样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 ,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 这应该就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 更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 , 主要还是付诸在行动中 。
另外李镇西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好书 , 如: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 , 《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 还推荐了一些电影 , 我也按他的推荐看了《亲爱的》和《热血教师》两部电影 , 《亲爱的》这部电影看完后我热泪盈眶 , 此片戳中了每一个观众的泪点 , 的确感人肺腑 , 催人泪下 , 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 不是一件东西 , 丢了只要找回来就行了 , 而丢失三年后的孩子找到后 , 他已经有了新的生活 , 新的思想 , 已不认识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他的父母 , 孩子回来后把自己封闭起来 , 和父母没有交流 , 他的父亲找到他后 , 对他寸步不离 , 就是下楼扔个垃圾 , 也要背上孩子 , 还有收养孩子的母亲的痛苦 , 这些都让人感动不已 。《热血教师》这部电影主要讲克拉克老师的教育事迹 , 克拉克和孩子们交朋友 , 和他们一起跳绳 , 笨拙的仰面摔倒在地 ,  , 他走进学生的家里辅导学生学习 , 甚至为学生做饭 , 为了孩子们的学习 , 他带病上课 , 最后倒在讲台上 , 养病期间 , 用视频给学生们上课 , 他还很注重教育的智慧 , 比如克拉克将相关知识以说唱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 , 在音乐声中 , 他一边说唱 , 一边扭到孩子们中间边唱边跳 , 教室里一片欢腾 , 孩子们不仅在娱乐中记住了知识 , 而且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克拉克老师的人格魅力 , 这正是克拉克老师成功的秘诀 , 看了这部电影 , 也让我明白了我的教育生活中缺少了一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