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浣溪沙有关的诗词( 七 )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
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 “晚花红片落庭莎”。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 。
“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 “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 。
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
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 。
“一霎”、“几回”乃互文 。
虽说是 “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
上句 “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 。
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 。
下句“圆荷”即荷叶 。
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
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 。
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 。
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 。
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
”此词可见一斑 。
浣溪沙 ·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
晚来妆面胜荷花 。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
一场春梦日西斜 。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 。
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 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
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 。
一 “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 。
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
二、三句设喻 。
用意用语均似“花间” 。
“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 。
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 。
“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 “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 。
以“玉”、 “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 。
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
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 。
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