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诗词顺治( 四 )


康熙也是很爱承祜的,只是因为夭折而无人关注 。
可惜他无福消受,他的来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尽了 。
对胤礽: 康熙对皇太子胤礽的宠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经介入了十分荒谬的程度 。
皇太子要什么有什么,康熙只要是能满足儿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来送给他 。
康熙处处娇纵胤礽,简直是姑息养奸 。
对他悉心呵护、亲自培养 。
胤礽沾染了不少坏习惯,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围的人带坏儿子 。
由此把好好的一个太子送上了绝...
康熙通宝价值康熙通宝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
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 。
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 。
当十大钱径4.7厘米,传世以背巩,西,当十大钱罕见,背大字广,南,面文双点通背东者亦少见 。
记地支钱更罕 。
.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 。
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 。
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 。
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 。
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 。
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
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 。
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 。
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 。
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其它尚未见到实物,目前对此还有一定的争议 。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 。
其中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为收藏家所钟爱 。
另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 。
另有雕母,样钱流世 。
背“福”,“南”,“广”,“台”,“漳”,比较值钱 。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十四种监局 3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小“台” 4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大“台” 15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巩” 20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漳” 1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桂” 2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南” 3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广” 10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干支“福” 2500元 。
顺治帝怎么死的? 顺治帝之死 (中华史料库 第00545124-11号卿档)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 。
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 。
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
为什么关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数字敷衍了事,甚至对死因只字未提? 面随顺治死因存在的种种疑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宫档案研究专家李国荣决定,从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中,解开这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题 。
作为记录顺治皇帝生平最权威的档案——《清世祖实录》中有一段关于顺治死前的最后记录 。
顺治患病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 。
到初六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