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三 )


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把生活与教育紧紧联系起来,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 。我们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味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 。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新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课程的本质功能 。对每个学生个体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陶行知》读后感写法怎么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倾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提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处处真理洋溢,处处值得细思细品,如人行于百花园中,所过之处皆是芳草蛱蝶、鲜花争艳,值得我们继续研读 。他的教育思想滋养了一批批师者,影响了一代代学子,对当今的教育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陶行知,不能不学陶行知,让我们在陶行知这盏明灯的指引下,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朱慧英)

《陶行知》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 。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 。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 。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