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五 )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 。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 。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
教师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快乐 。如果把教师当成职业来做,当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劳 。如果把教师当作快乐的来源,一切都将不一样 。然而如何才能爱上教师,拥有快乐呢?教学合一就是关键 。总之,教学合一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迫切要做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

《陶行知》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为了丰富生活,也给自己充充电,近期阅读了《大家心中的陶行知》 。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 。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 。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 。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