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

若是愿读一本书 , 必是会先从某处知晓她的存在:或从朋友口中 , 或从网络 , 抑或从学校开出的书单 。而我接触到《苏菲的世界》 , 却是从另一本小说的故事情节里 。书中的大学生请同学推荐他一本哲学入门读物 , 这位同学先是提及了《西方哲学史》 , 其后许久 , 突然叫出了《苏菲的世界》 。大学生拿起了她 , 于图书馆内坐了一下午 , 读完后直呼醍醐灌顶、精彩万分 。
这本小说的作者当时是一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法学院学生 。我想 , 这书中大学生的读后感受 , 应也是他当年读完此书所感吧 。的确 , 我以为《苏菲的世界》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哲学启蒙读物 。这样的书 , 她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丰富且缤纷不乏味的哲学知识 , 也有倚靠哲学理念的故事 。苏菲的意识存在于席德的脑海中 , 而当她发现自己是被大校所创造出的角色时 , 她选择了逃离——在这样一个情节里 , “创造者”是大校 。而在书外 , 乔斯坦.贾德又创造了整个书中的世界!
这不正如在整本书开头几张中大校所打的比喻么:苏菲好比生活在兔子皮毛中的人 , 而大校好比白兔 , 提起这只兔子的便是乔斯坦先生 。而苏菲竟真的从兔毛中跳脱了出来!当然 , 这些都只是出自作者笔下 , 而对于现实中还在兔毛中安居的我们 , 是可以有所启示的 。
自然 , 书中的重点自然是大校所叙述的哲学知识 。从爱琴海旁萌发的自然派哲学火种 , 至雅典三大哲人于整个欧洲燃起的燎原智慧之火;从中世纪教廷左右人心似是而非的宗教论调 , 到启蒙运动里思想家们对于教权与神权的反抗、百科全书派对于自然的强调推崇……书中的内容似乎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相仿 , 但因为是大校书与苏菲浏览的缘故 , 哲学中许多枯燥的那些“主义”的名词 , 都被用生动而通俗的言语解释了 。作者十分善于用活泼的比喻来解释玄妙深奥的道理 , 就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来触动读者的内心 , 发人深思 。
我相信笛卡尔尔的那句话:“Cogito ,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句子被改编成无数个版本 , 许多听说过的人也未必清楚它的真正意思 。这句话最好的证例或许便是书中的苏菲 , 苏菲对着镜子问镜中的影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所有新入门哲学的人似乎在接触哲学后都会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 , 这时 , 不妨用笛卡尔的话来勉励自己 。苏菲只是一个思想 , 但她知道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中至少证明自己存在 , 也是令人安心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