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分类有哪些(科学分类有哪些)( 二 )


近代以来 , 国外书籍的增多使得四部分类法难以容纳 , 为适应新书的分类 , 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分类方法 。康有为于1895 年编成《日本书目志》 , 梁启超于1896年撰《西学书目表》, 将西方国家的译著 , 分为学、政、教三类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近代图书分类的先驱人物 , 其主要为翻译的图书分类 。集中外图书分类大成的是1904年的《古越藏书楼书目》 。将经史子集及翻译之书为学、政两部, 每部下各分24 类, 每类下再分子目 。
政部专收史学及有关实用方面的书籍 , 有:正史兼补表补志考证、编年史、纪事本末、古史、别史、杂史、载记、传记、诏令奏议、谱录、金石、掌故、典礼、乐律、舆地、外史、外交、教育、军政、法律、农业、工业、美术、稗史 , 共24 类 。
1910年孙毓修在中国《教育杂志》上介绍了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 , 把全部学科为九个大类 , 并有一个涉及全部知识而不能归入任一学科的图书总为一类 。其类目表包括主表和附表 。主表类目包括:总代、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纯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附表 。
西方分类法的引入 , 立即在我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 许多学者都想借鉴国外分类法 , 编撰出适合中国特点的图书分类法 。大部分学者还是选择了以《杜威十进分类法》为蓝本 , 在「仿杜」、「改杜」的基础上 , 编修几十种新的分类法 。如沈祖荣、胡庆生合编《仿杜威书目十类法》(1917) , 杜定友编《世界图书分类法》(1922年发表 , 1925年改名为《图书分类法》 , 1935年改名为《杜氏图书分类法》) , 王云五编《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1928) , 刘国钧编《中国图书分类法》(1929) , 皮高品编《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1934) , 等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图书分类在新形势下也面临调整变化 , 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如:东北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专门分有毛泽东库 , 山东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新法》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红旗分类法》 ,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 。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图书馆都采用《中图法》 , 在台湾 , 则大多采用赖永祥主编的图书分类法 。《中图法》将所有文献分为五大部类:
其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科学门类内部内容较多 , 又根据需要展开为若干个大类 , 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9大类 , 在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10大类 , 由此一共形成22个大类 , 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采用汉语标记符号 。按照中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 , 即“中图分类法” 。五大部类下分22个基本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