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活泼的古典诗词( 六 )


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怀、生搬硬套的错误、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
在不少古诗词中 。
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
由于作者心境不同,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 。
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明月松间照,思绪翩翩,自古皆然,背景阔大,由景入情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
“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 。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
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
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
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 。
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
”(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春风...
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什么?思乡怀归,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 。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期,亲人可安好;关山重重,何处是归程,家书谁人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羁旅之愁化为美丽而忧伤的诗句,汇聚成一条绵延不尽的河流,从亘古缓缓流来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
”(出自《诗经·豳风·东山》译文: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 。
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在我国诗歌的源头便有先民唱出这令人低回不已的乡愁歌谣;“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
”(译文:在皇天的光耀中升腾着的时候,忽然间又看见了下界的故乡 。
我的御者生悲,马也开始恋栈,只是低头回顾,不肯再往前走)屈原在《离骚》中倾诉了他眷恋故国的拳拳之心;“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
”(汉乐府民歌《悲歌》)动乱频仍,有家难回,只能向故乡的方向遥望,聊解心中浓浓乡愁了;“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触目所见,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
诗人们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因这种种机缘喷涌而出,便形成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诗歌 。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媒介便是秋夜朗照的明月 。
夜凉如水,锦衾不暖,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一轮满月当空挂,银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