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活泼的古典诗词( 八 )


⑻ 似:好像,如同 。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
”——自答 。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时间所在是非常美好的春天,那么地点所在“泗水滨”踏青的好去处 。
春天去郊游、去踏春,时间、地点、情景都给介绍了,但是他接着一句叫“无边光景一时新” 。
在这一句里他没有写具体的景色,他说“无边的光景”,什么景色就都一览无遗了 。
他没有写一山一水,也没有写草木虫鱼,要把这些东西写了呀,就把他的心写小了 。
他就是在不写中写,才显出一种春光浩荡,才显出一种活泼泼的这种春天的生命感觉涨满了心头 。
不凝聚于哪个具体的事物,而是物物皆有生机 。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就是一种很随便的很休闲的这么一种心情之下认识了春风 。
东风也就是春风的面,他把春风当成一个人,当成一个漂亮女子的脸来去认识它,就把这个自然生命化了 。
“万紫千红总是春”中说这个春天是万紫千红的,而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也不是那种很枯槁的春天,是满园的春色、满脸的春花 。
3乞巧赏析: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
又精书法棋艺 。
卒,年仅十七 。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
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

【比较活泼的古典诗词】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 。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
“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