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歌咏荆轲刺秦的诗词( 七 )


根本轮不到秦王先是大惊,而后又站起身这一系列的反应 。
一瞬间的迟疑给这次刺秦行动带了灾难性的后果 。
退一步说,燕太子丹的“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这个设想也是根本办不到的,充分暴露了燕太子丹在政治上的幼稚 。
太子丹还举了一个“若曹沫之与齐桓公”的例子,当时齐恒公时齐国的实力和政治形势哪里能和现在嬴政的秦国实力及政治形势相比呢?在军事实力悬殊这么大的情况下妄谈“信义”,希望秦王能够讲信义,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 。
第二,荆柯的个人能力有问题 。
秦王挣脱后绕着柱子跑,荆柯在后面紧跟着追,绕着柱子跑了几圈之后,居然没追上? 荆柯的奔跑速度可是不够快 。
秦王拨出剑来之后,回身一剑向荆柯砍去,这时荆柯应该飞起一脚将秦王的剑踢飞,至少也应该来个侧闪,然后再刺秦王一刀,那怕只将秦王划破点皮,也足够能致秦王于死地了 。
可是荆柯居然没能躲开秦王这一剑,被人家砍断了大腿,紧跟着又连被劈了七剑 。
由此可见荆柯剑法不够高超,身手不够灵活 。
我们将荆柯来和战国时另位一位著名刺客聂政来比较一下,可知荆柯在武力与剑术方面很一般 。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韂侍者甚觽 。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
” 《史记》 燕太子丹挑选的刺客是要求一种甘愿赴死的勇士,其实荆柯只是个很一般的剑客,史实上也是这么记载的 。
当时和荆柯有过交情的著名剑客鲁句践听到荆轲之刺秦王,叹息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可惜他不好好的研究刺剑的技术啊) 。
战国时代是中华历史上思想空前自由,人的个性充分自由释放的一个年代 。
自此后不久,儒家思想一直统治,约束了中国人 。
中庸,温和的儒家思想保证了中国文化持久,不断的流传与发展,但也使中国人在个性上平淡统一 。
我们中国人历来只能崇拜民族英雄,爱国英雄,这是我们比西方人所差的,而荆柯正弥补了我们在个人英雄主义上,个人心灵自由上的心理缺憾,使后来的中国人永远都在怀念赞美荆柯 。
荆柯行刺秦王本来是一个有很大把握能完成的行动,但却失败了 。
搭上了田光的命,搭上了樊于期的命,还白白送了一封燕国督亢的地图 。
这还没有完,愤怒的秦王派大军首先攻打燕,杀了太燕子丹,捕获了燕王,让燕国提前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
求《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中重要句子的断句...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出亡过郑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水的南面 。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
”郑伯同意了 。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的手下了 。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
(然而)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