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15)


6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就话题展开,亲自探究,有所发现和感悟 。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
五、课时安排
8
四个单元1课文,每周两节,授课需15周,复习考试2 3周,共计17 18周 。
9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 。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
第一单元重在告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