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诗词

顾炎武 诗词

关于顾炎武的诗句《过苏禄东王墓》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
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 。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
《古北口》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
《秋山》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 。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
《白下》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
...
关于顾炎武的爱国诗句1.顾炎武提倡“利国富民”,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 。
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 。
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
2.顾炎武终身为反清事业奋斗奔波,这与国破家亡的经历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
“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 。
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 。
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
’” 3.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
4.明亡,顾炎武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在南明政权下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并决意不与清 廷合作 。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拒不就荐;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馆 。
此后,客居山西、陕西,潜心著述不再入世 。
5.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
他在《流转》诗中写道:“……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 。
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 。
”当张名振(字候服,南京人)于顺治十年(1653)九月在长江口大破清兵,进屯崇明(今属上海),明年正月,又率“海舰数百”溯长江而上,直抵镇江,并登金山遥祭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之际,炎武为之欢忭鼓舞,他兴奋地写道:“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
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
水军十一万,虎啸临皇州 。
巨舰作大营,飞舻为前茅 。
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沉吟十年余,不见旌旆浮,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 。
阖闾用子胥,鄢郢不足收 。
祖生奋击揖,肯效南冠囚 。
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 。
”...
顾炎武《济南》律诗两首济南湖上荷花岁岁新,客中时序自伤神 。
名泉出地环岩郭,急雨连山净火。
绝代诗题传子美,近潮文士数子麟 。
愁来独忆辛忠敏,老来无端痛古人 。
这首诗是顾炎武在济南写成的 。
顾炎武本是江苏昆山人,缘何来到济南呢?原来,顾炎武生活的年代恰恰是明清两代交替之际 。
顾炎武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明亡之后,他仍然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
在参加其家乡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失败之后,便奔走于京鲁之间,谋划匡复明室的活动 。
清康熙七年,顾炎武在北京听说黄培、陈济生二人因他而受到文字狱的株连,急速赶到济南进行申辩 。
不料想,他刚到济南,也被拘系于济南监狱中 。
后来经友人多方营救,方才得以获释 。
获释之后,顾炎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济南》诗 。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吟咏济南的湖山名泉,凭吊古时的济南名士,唱出了“老来无端痛古人”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前明的眷恋之情 。
毛泽东.陆游.范仲淹.顾炎武.曹操.....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毛泽东: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曹操: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