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读书笔记怎么写?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 。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 。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 。确实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 。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 。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 。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怎么写?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近期自学了虞永平教授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书中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一步丰富了个人知识经验,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对提高教育技艺不无裨益 。简要介绍一下虞永平教授,1962年生,江苏吴县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学博士 。先后讲授学前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课程;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研究项目;出版《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价值论》等专著4种,主编教材7种;发表学前教育研究论文50多篇 。现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前教育学》一书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学前教育发展 。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价值,明确了学前教育理论了发展和形成 。在第二章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在下面几章中,虞永平教授从学前教育目标开始分析,集中论述了学前教育儿童各个方面发展以及相应的教育引导 。具体分为学前教育儿童体格、体能、智能、社会性和美感发展 。后面几章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和游戏等 。以下从学前教育儿童游戏谈谈体会 。早期的学前儿童游戏理论在理论界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也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 。包括精力过剩说、松弛消遣说、预演说、复演论,但是这四种理论有许多缺陷,不是缺乏逻辑,就是与事实不符 。而现代理论主要有关于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读书笔记大全《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 。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把游戏分为相继发展的三个阶段,感觉运动时期(0—2)实践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2)的规则性游戏 。在西方现代儿童游戏理论中,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表述可谓独树一帜,他把游戏和认知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游戏纳入了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游戏作为情绪表达的理论大异其趣,并列两大派流 。通过学习,我们对有关游戏理论有所了解,知晓学前儿童游戏的功能和类型,让我们能科学指导儿童的游戏并能创编科学的、有利于儿童健康的游戏内容 。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学前教育学》一书,结合自己三年来的工作旅程,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现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分享!《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