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诗词名作( 十 )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
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 。
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
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
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的爱情的渴望 。
试比较: 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水长阔知何处 。
(晏殊《鹊踏枝》)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
暖酥消,腻云亸 。
无那 。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
早知恁么 。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
镇相随,莫抛躲 。
针线闲拈伴伊坐 。
和我 。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
(柳永《定风波》) 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 。
然而晏词含蓄,柳词坦率 。
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责难 。
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所写的市民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不敢再造次 。
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
柳永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
【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
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 。
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 。
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