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河景色的诗词( 三 )


半个世纪后,已是南宋初年,时任成都知府的张焘来到浣花溪边,面对草堂凋敝之甚,遂再度培修,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历时四月而成 。
经过这次修葺,草堂渐有气势,大殊于从前 。
元明改朝换代之际,草堂毁于战火 。
明初,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这次规模更为宏大 。
自此,终明一朝,草堂修葺扩建了七次,亭馆祠堂,曲水园囿,草堂已成胜景 。
明末,张献忠人蜀,杀人如麻,川中浩劫,草堂亦不能免 。
1670年,清康熙朝川湖总督蔡毓荣履任成都,联络四川布政使金凌、成都知府冀应熊倡议重修 。
清代累朝扩建五次 。
民国期间,地方人土筹款对草堂中的工部祠与诗史堂进行了重建 。
新中国成立后,草堂成了杜甫纪念馆,成立了管理处,向游人开放 。
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现在我们所见的草堂建筑群,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所留下 。
这穿逗式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川西风格 。
层轩累阁,华堂丽庑,清流散绮,雨浥红渠 。
此般景象,华贵有如王府,与诗人的故居相去甚远 。
三 唐代诗人中,最穷的有两个,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杜荀鸫 。
如果给他们划成分,都是贫农 。
在新中国,他们可算是无产阶级诗人 。
宋代,曾主持过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砺,为这草堂写了十二首诗,第一首头两句“灿灿诗翁锦城西,只缘诗好合穷栖 。
”开宗明义就点明了杜甫的身份,这个“灿灿诗翁”穷栖于人世 。
同时表述了一个观点:唯其穷栖,才能写出好诗 。
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 。
这无异于告诉人们:文学是穷人的事业,这观点与孔夫子的“仓廪实然后知礼节”显然违背 。
文学与财富的关系,也就是说杜甫的立论是否正确,值...
描写山川景色的诗歌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祖国山河风光的句子展开全部 其实很多的,只是我们的看诗的角度不同罢了,各人有各人一体会~!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
2.楚江:即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