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活动总结写法怎么样?

在几年来大量调研听课过程中 , 我们看到了阅读教学课堂上这些可喜变化 , 同时 , 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 在小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另人担忧 。
第一、对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理解不透
部分教师不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 对新课程改革的解读仅仅停留口头上 , 停留下在几个时髦的名词上 , 对这些新理念的实质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 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他们的教育思想落后 , 教学观念陈旧 , 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得少 , 接受得慢 。因而课堂教学因循守旧 , 死气沉沉 。
第二、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准则与方向 , 但课堂上的有些现象显示我们有些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不够深入 , 不能正确理解课标精神 , 对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不能全面系统把握 , 以至教学陷入盲目的境地 。
第三、对文本的正确、深入地解读存在困难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一语道尽了庐山面目的神秘多姿 , 看似朴素的诗句却蕴藏了极其深刻的'辩证主义哲理 , 这一哲理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已经成为目前语文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但在当前语文教学中 , 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 , 文本解读一直存在着巨大的欠缺 。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师设计一堂课前 , 对文本的把握大多依赖教参 , 教学目标的认定 ,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 教学流程的设计甚至教参上现成的教案都照搬照抄 。教师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研读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解读文本 。即使解读也大都浅尝辄止 , 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 更缺乏对文本的批判性解读的能力 。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和对字、词、句的理解不够准确 , 看不出字、词、句和每段蕴含的深意 , 发现不了作者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良苦用心 , 甚至出现严重误读 。由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文本解读存在欠缺 , 在课堂上就很难游刃有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 很难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更加自由、广袤的空间 , 所有美好的愿望可能就要大打折扣 。这种欠缺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厚度和广度 。当学生在阅读中“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 , 教师并不能有效的引导 , 使学生的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