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悲秋诗词( 五 )


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
” 《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 。
本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 。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代别离”是乐府题 。
代,犹“拟”,仿作的意思 。
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 。
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 。
3桃花行该词出自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为黛玉所作,后多有仿写作品 。
书中写到时逢初春时节,大观园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作诗,把宝玉找去商量 。
宝玉去后,大家正在看黛玉正作这首《桃花行》 。
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 。
现 在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 。
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
《红楼梦》从全篇情节发展来看,可以说是命薄如桃花的黛玉夭亡的象征写照 。
颦儿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 。
是由一个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 。
4五美吟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 。
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 。
后被宝玉翻见,将其题为《五美吟》 。
5题帕三绝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6菊花诗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 。
出题者使用一个实字,一个虚字来命题,即菊字为实,另一字为虚,共做题十二道,即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 。
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 。
限用七律,不限韵脚 。
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潇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
菊花诗分咏十二题的形式,好像只是宝钗、湘云偶然想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其实,也完全是当时现实生活已存在着的一种诗风的艺术概括.与作者同时代人爱新觉罗·永恩(清宗室、袭封康亲王)的<诚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咏>诗.其八咏诗题是“访菊”、“对菊”、“种菊”、“簪菊”、“问菊”、“梦菊”、“供菊”、“残菊”,几乎和小说中一样.崧山,亦即嵩山,是敦诚(他与敦敏弟兄二人都是曹霄芹的朋友)的好友永恚(上大下恚)的号.在他的<神清室诗稿>中也有“访菊”、“对菊”、“梦菊”、“簪菊”、“问菊”等诗.可见,小说中的情节,多有现实生活为依据,并非作者向壁虚构.7凹晶馆联诗
红楼梦经典诗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展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 。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