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教学设计( 五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30厘米









大约( )次






摆绳长15厘米









大约( )次






4、汇报A、各组汇报:摆绳长30厘米和15厘米时各摆几次 。(师板书 。)B、综合分析:总结次数,分析误差原因 。(可能量的时候有误差,可能测得时候有误差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测量要仔细,尽量减少误差)
5、小结:根据各组实验数据你觉得摆线的的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摆的快了,摆动次数增加了 。) 反过来呢?摆线的加长会引起摆动次数的减少 。
三、做个“钟摆”
1、摆长30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50次,摆长15厘米一分钟摆动次数大约是70次,根据这两组数据,(投影出示问题讨论 。)要求以最快速度制作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该怎样调整?第一次调整的长度该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小组讨论 。
3、汇报:你们组准备怎样调整?你是怎样想的?(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如果按第一次调整的长度测出每分钟并不是60次,怎么办?(还要继续不断的调整 。)如果调整后测出是59次或61次,比较接近60次了怎么办?(调整的范围要小一点 。)
4、学生实验,过程纪录 探究活动二 : 我们制作“钟摆”的过程记录第( )小组 记录员:_____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约几次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摆绳长__厘米








我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结论是:当摆线长___厘米时,我的钟摆每分钟摆60次 。
5、实验汇报:方法与结论汇报 。
6、小结:通过调整钟摆的摆长,我们可以制成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 。
四、生活运用生活中,摆钟有时走快了有时走慢了,你觉得该怎么办啊?(调整摆线的长度 。)

《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
【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