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七 )


执教本课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现在的学生思维是如此敏捷,知识是如此丰富,表达是如此流畅……真让人欣喜高兴 。欣喜高兴之一,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中充分体现了,他们拿到文本、问题后,不是简单地在文本中找答案,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只有对问题理解透彻了,有一定深度了才能做到 。欣喜高兴之二,在分组学习、全班讨论时,他们能那样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亮明自己的主张,看得出这群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人云亦云 。欣喜高兴之三,孩子们能大胆地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而且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深度 。欣喜高兴之四,孩子们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
觉得有些遗憾的是:链接生活完成得不够理想 。。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解决办法不止一个的事情的例子太少,说服力不够充分 。另外,对文本语言的严密、准确探究不够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较长的自读课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熟悉课文,后逐段的分析,且要在一堂课内完成,教学难度很大,效果可能也不好 。因此,这堂课我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是放弃课本,在导入中设计了一个问题,结果学生得出了好几个不同的答案,由此引出课本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然后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赖于什么?学生纷纷做答,其中答案之一便是创新,这样话题就与课本联系上了,接着又问创新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做答,结果答案竟比课本还多 。又问,创新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颇有争议,争论不休,这时候再让学生到课本中去找一找,看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最后为学生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他们想要的东西,结果气氛很热烈,有独立制作的、也有合伙制作的,大家的思想动了
起来,手也动了起来 。在制作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不就发挥出来了吗?这堂课给我的思索是:教学有必要死死的抱着课本不放吗?我想是未必,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只要课本的内容能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在这堂课上有所收益,适当的放放书有何不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今天,我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议论文 。在授课中,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参照有关资料,设计了这篇教学案 。在实际教课中,我觉得在以下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实际中借鉴: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并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