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十 )


四、我有效地实施了阅读与写作的链接 。课堂的引导和学习,使学生领悟了如何写简单的议论文,也懂得了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意识到议论文要靠事实说话,要以理服人 。于是我水到渠成的布置了紧扣本课主旨写作议论文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我觉得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课 。但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的语文课与当前所倡导的导学案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究竟差距是在教师的引导上,还是在学习的形式上还有待于各位同行的指导 。我感觉我的教学似乎有一些传统教学的味道,教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深入学习来解答,学生还在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绝非一日之功,九年级又面临升学压力,课程紧、任务重,为此,特提出此教案与大家讨论交流,从而弄清九年级的语文课究竟如何上才能更务实更高效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
我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将人类的经验一代一代传下去,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从教学的基本价值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张扬了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可行之路 。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体会到创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这对于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指语文的形式,人文性则是指语文的内容 。要把语文当作语文来教 。不能脱离人文性仅强调工具性,也不能只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 。所以在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紧扣课文,沿着作者的思路深入体会内容,并能在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更深一步的感悟 。
二、关注学生兴趣指向,创设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深入开展的关键 。
英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求知欲,所以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就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