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教学设计( 三 )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利用观察地球仪让学生对地球的表面、地貌状况进行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的视频对学生认识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帮助 。

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
2、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复述,合作探究 。
教法
情景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 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利用多媒体放映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录像,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
1、教师 :地球之巅指的是什么?
2、学生明确是指珠穆朗玛峰后,教师让学生自由谈一谈对珠峰的认识 。
3、学生发表看法 。
二、登山图片,进一步激趣
1、投影有关珠穆朗玛峰和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让学生加强对珠峰的认识,体会登山的艰辛与危险 。
2、教师介绍珠穆朗玛峰的情况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 。“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 。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 。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 。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 。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 。以后,
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
3、激趣引读:
①教师介绍世界上首次登上珠峰顶的情况
1953年5月29日,十人组成的英国登山队,由队长约·汉特带领,从珠峰的北路登顶,新西兰人依·希拉里和尼泊尔人藤辛·诺尔盖登上珠顶,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地球第三极 。②教师介绍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的情况及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