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语言以静化动的诗句( 七 )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 , 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 , 可以以古喻今 , 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 , 借何物显何志 , 这是第一步 。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 , 要表达的志) 。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 , 想一想 , 写了哪些意象 , 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 , 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 , 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 , 就是把握意境) 。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 , 或中心事件 , 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 , 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 难懂的知识典故 , 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 , 必须看清要求 , 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 , 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 , 一定要问什么 , 答什么 , 要什么 , 给什么 , 这一点非常重要 , 可谓重中之重) 。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 , 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 , 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 , 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在艺术特色上 ,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作用 。
下面是对初中一些诗词名句的赏析:一 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 , 诗中有画 。
一个“合”字 , 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 , 突出了村边绿树的茂盛 。
一个“斜”字 , 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 , 富有诗情画意 。
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 运用比喻、设问、夸张的修辞方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 , 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 。
怀念故国之情 , 情思更为深厚 , 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 无穷无尽 。
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这句诗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 , 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
致使全篇由悲而壮 , 由郁而扬 , 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
四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此句中“随”字化静为动 , 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 , 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
此句写出了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的景色变化 , 写出了诗人与故乡依依惜别的感情 。
五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
上句通过一个“疑”字 , 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 , 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 , 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 , 描绘得宛然在目 。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 , 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 , 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 , 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 , 面对重重艰难险阻 , 不退缩 , 不畏惧 , 勇于开拓 , 发奋前进 , 那么 , 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
六 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