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 )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 。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 。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
五、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