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六 )


郝麦收的实验成活了,用郝麦收教授自己的话就是“父子协议”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从“父子协议”中受益,郝麦收教授将教子故事写成了一本书——《父子协议》 。这一份沉甸甸的协议书,引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 。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郝丁作为独生子从小受到的种溺爱以及郝麦收作为父亲对儿子恨铁不成钢的无奈;郝丁被迫签订双向亲子自立协议后的无助、彷徨、挣扎、磨砺??作为父亲,郝麦收给了儿子无限的宠爱,而被爱的一方郝丁,却漠视这份父爱,凡事总觉得理所当然,不但不珍惜反而肆意践踏,等到一纸协议摆到面前时,才如梦初醒 。这不得不使我们长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郝麦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家教专家,他的家庭教育行动应该引起广大独生子女家长的深思 。亲子关系需要变革,相互依赖的传统观念需要被打破,亲子双向自立协议只是个手段,打破潜在的亲子依赖规则,让现代的独生子女有意识地执行亲子自立,在初期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使亲子关系一步一步转变,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培养子代的自强自立的能力 。通过郝教授的成功案例,希望家长、学校、社会都能关注和思考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让所有的独生子女都能自主、自立地走向社会大舞台,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来 。
13级社会学田思思2014.8.3

《父与子》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册语文书里的一篇课文 。
文章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 。可教学楼已变成了废墟 。就在他感到绝望时,他突然想起他经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开始在废墟上挖掘,不论旁人如何劝阻,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在挖 。他就这么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
38个小时啊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位父亲的坚持而感叹 。那位父亲就是如此,坚持在废墟里挖掘!坚定的信念,连老天爷都为之动容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他的儿子没被砸着!房顶压下来是没错,可是却形成了一个大三角,他就在这大三角里 。不仅如此,还有其他14个孩子都在这!可他们的爸爸妈妈们呢,他们去哪里了?他们没有坚持去找孩子 。
这种坚持往往是成功的最后一步,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踏出这一步呢?在烈阳下跑完400米,这对大人没问题,对我们这种娇生惯养的小孩子可就难了 。记得那次体育课的400米跑考试,没有多少人是在1分30秒内跑完的 。这些没在1分30秒跑完的速度不是慢,而是不坚持 。很多人在跑最后100米时,速度已经慢下来了 。炎热的太阳,长途的长跑,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 。最后一圈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走着回去的 。可是有些人,跑到最后的50米时,在其他人都是走着回去的时候,咬着牙,努力让自己跑得更快,拼着过了终点!1分29秒!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只有坚持,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