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的诗词( 五 )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 。
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
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 。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
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 。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 。
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 。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我国古代时辰的别称晡时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 。
因此,致天下之民 。
”(《易?系辞下》)《列子?,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 。
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自昏至旦之总名?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 。
”(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
二、鸡鸣“鸡鸣” 。
”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 。
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
”古人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
”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
”十、日入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
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 。
它指每日的17~19时 。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 。
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 。
”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
《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
”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
十一、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 。
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 。
”又说:“昏,日冥也 。
”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 。
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
”“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 。
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 。
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
十二、人定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 。
“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
”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L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
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 。
”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
王充《论衡》卷23《 时篇》说:“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寅,日出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