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诗词译文( 三 )


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
“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 。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 。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 。
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 。
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
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 。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
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 。
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和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 。
一剪梅展开全部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 。
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 。
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 。
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 。
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甜,也象水一样清,磊落大方 。
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