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的作用( 二 )


因为 , 听众是通过朗诵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来接受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朗诵者的艺术修养、欣赏文字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
在此 , 有声语言几乎成了诗歌艺术唯一的载体 。
因此只要思想深刻、情感浓烈就能朗诵好诗歌的说话是不成立的 。
音声主要指朗诵诗歌的声音 。
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的 , 甚至有这样的经验 , 只要他一张口 , 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 。
声音虽然不是诗歌的全部 , 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 , 是增强诗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
因此 , 在进行诗朗诵的训练过程中 , 练声既是基础性的工作——它是进行诗朗诵的必备条件 , 也是贯穿始终的工作——它制约着诗朗诵水平提高的幅度 。
(二) 规范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朗诵所选择的文字作品和所使用的语言上 。
一般来说 , 朗诵时选择的文字作品都是规范的 , 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大都经过作者的精心思考 , 另一方面 , 要求朗诵诗歌要使用普通话 。
到目前为止 , 大家所听到的诗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 , 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 , 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 , 这种规范的语音和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 , 最能表现出诗朗诵的艺术魅力 。
(三)文学性 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 ,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 。
人们在日常说话时 , 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 , 说话的状态也非常轻松 , 思绪可以是连续的 , 也可以是跳跃的 , 可以是完整的 , 也可以是片段式的 , 只要能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可以了 。
而朗诵则不同 , 一般来说 , 其文字作品的主题相对集中 , 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 富有情感 , 文字洗练精美;在朗诵时 , 须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 , 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 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 。
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 , 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 。
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 , 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 。
事实也证明 , 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 , 如不同于新闻播音 。
人们在传播信息时 , 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 , 因此 , 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 , 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 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 。
而朗诵则不同 。
因其现场性的要求 , 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 。
因其感情浓烈 , 所以朗诵时语气、节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因其声音的特点 , 所以要求朗诵者要通过训练增强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等等 。
所有这些要求 , 都体现出诗朗诵艺术性的特点 。
(五)综合性 朗诵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 , 它不仅要求朗诵所依据的文字作品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 要求朗诵者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强 , 有时还要求配乐、灯光、舞美等多种因素的完美配合 。
这不仅要求这些因素自身的完美 , 还要有机配合 , 彼此映衬 , 互相促进 , 既不能显出弱势 , 也不能互相“抢戏” , 否则 , 语言与配乐的力度对比反差过大、内容与花呢今年感的格调背离都会影响到朗诵作品的艺术效果 。
此外 , 朗诵者还应掌握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知识 , 能够在现场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心状态 , 使自己传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能够真正达于受众的心目中 。
所以说 , 朗诵的艺术效果是朗诵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
(六)依赖性 一般来说 , 朗诵都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 。
无论是理解稿件、引发情感 , 还是运用技巧、形之于声 , 都是在文字作品的规定之下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