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重阳诗词( 四 )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著名诗词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
部分著名诗词 朝代 诗词名 作者 唐代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636-695) 蜀中九日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689-740) 过故人庄 孟浩然(689-740)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701-76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 登高 杜甫(712-770)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772-846)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803-约852) 宋代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1140-1207)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1084.3.13-1155.5.12) 重阳 文天祥(1236.6.6-1283.1.9)元代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约1220-1300) 明末清初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1613-16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1893.12.26-1976.9.9)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陈志岁(1958-)
毛泽东诗词 采桑子 重阳的历史背景写作背景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
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 。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 。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
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是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中的突兀峥嵘的破题词句 。
论坛上,好多诗论者也把毛泽东诗词拟作为诗国中“横空出世”之“昆仑” 。
毛泽东诗词是否诗国中的“昆仑”暂且不说,然而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毛泽东诗词确实超绝非凡!不然,穷其量也不盈百首的诗词怎么能倾倒如许中外读者呢?诚然,这与毛泽东的身份地位及其伟大业绩的意念影响有关,但凡是品读过毛泽东诗词的读者,都会或多或少、或自觉不自觉地为其诗词那种所谓“横空出世”的独特魅力所激动所感染……那么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因为毛泽东诗词用典之妙?想象之奇?构思之巧?声韵之美?气势之豪?非也——李太白、苏东坡的用典;李白、李贺的奇想;李商隐构思的精巧;苏轼、辛弃疾的豪势皆可与其比伯仲 。
至于声韵明眼人心中都有数,毛泽东诗词之声韵实在不敢恭维……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蕴张着一股撼五岳,荡四海的势不可挡之“力”——精神力采桑子重阳 【鉴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萧杀、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 。
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 。
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货付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