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重阳诗词( 五 )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 。
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
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 。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
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 。
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
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 。
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
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 。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 。
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 。
“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
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 。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
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
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 。
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
重阳节敬老的诗歌展开全部 前辈,你好!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 。
”孝顺父母,尊敬老辈,天经地义 。
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 。
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
我不想把他们叫老人,我喜欢叫他们前辈 。
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外,我不禁思绪万千……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皆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尊老”一词怎么解释?约定俗成的一些内涵,如供养尊敬父母 。
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 。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 。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 。
谁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
因此,尊敬老人,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
战国时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吕不韦曾写了一篇修身处世的文章——《孝是万事的纲纪》 。
文中提到:“人君孝顺,那名声光彩荣耀,可以让臣下信服而听从,天下都称誉 。
人君孝顺,臣就会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对危难而死节 。
士人民众孝顺,就会勤勉耕种,保国功战都坚定,不会败北 。
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万事的纲纪 。
”君王尚且能以身做则,百姓效仿,自然可知 。
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子孝孙的故事流芳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