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诗律学跟诗词格律哪个好( 八 )
每一首词的格律都清楚地在每一个字下面标示了出来,比传统的《白香词谱》更易于接受,实乃学词者必备之书 。
七、《词学十讲》 龙榆生著推荐理由:徐晋如先生推荐之书,讲解了填词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
“发人之未发,习词者读此书,庶免率尔操觚之失”八、《唐诗三百首》 喻守真注推荐理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使是“九岁作诗四座惊”的天才郁达夫也是读书万卷才下笔如有神助 。
这本书在每首诗下标注平仄,熟背之后自然有所领悟 。
当然,这方面的书很多,如果那些基础的看过之后,不妨读一读更高阶的书,比如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唐圭章先生的《词学论丛》、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刘公坡先生的《学诗学词百法》、俞陛云先生的《诗境浅说》、黄节先生的《黄节诗学诗律讲义》以及叶嘉莹女士的《唐宋词十七讲》,千万不可把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之内的书作为学习对象,那种书当做散文读读尚可,以此学诗词难免失之浅薄 。
《诗境浅说》和《黄节诗学诗律讲义》在江宁校区图书馆负一层借阅室可以借到,其余的书在我们这都有电子扫描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信索取,图书馆二楼社科阅览室有《中华诗词》杂志可供免费阅读 。
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平仄的分法?展开全部 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 。
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 。
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 。
但是,不能混用 。
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 。
(一)、新声(现代汉语即普通话) 。
普通话分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次声 。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应该明白的 。
这里就不多说了 。
(二)、古(旧)声 现在社会都发展到哪里了,都要实现几个现代化了,况且现在全部通行普通话了,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古韵?是不是多余的事!是不是有意在为难大家?是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古韵是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我认为:一个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楹联爱好者,或是一个对联工作者,应该新声、古声都懂,哪怕是今后全部通行现代汉语了 。
我们也要了解古韵,这是欣赏,学习,吸收,传承对联文化的需要!!!否则就不好说了 。
其实这两套系统相差不是很大,约有300多个字,按照偏旁来记不是很难的,只需记几十个字就够了 。
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是可以的,不能把自己的用韵习惯作为标准去定是非,这样也不好 。
既然我们有心要学习楹联创作,就应该花些时间,学习、了解一下古韵,是很有好处的 。
俗话说得好:技(才)不压身 。
在一生中,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
这也许是我们与平时自己看书学习的不同的一个方面 。
有大家在一起讨论,效果会不一样的 。
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 。
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现代消息,分入四声之中) 。
这是旧韵(古声)的平仄分法 。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按旧韵,仍应属仄声 。
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湖南方言和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 。
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 。
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 。
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 。
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 。
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 。
联语中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 。
- 对外汉语教师英文简历怎么写?
-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 汉语言实习报告怎么写?
- 汉语言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
- 对外汉语教案怎么写?
- 汉语言文学自我鉴定怎么写?
-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 真正的朋友作文怎么写?
- 先秦诗词百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