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七 )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瓦石的墙痕,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
因为他们两个家族都互视对方为仇敌,所以认为对方家族教出来的人全是坏蛋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罗密欧与朱丽叶,深爱着对方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 。因为他们得知互相死了之后,都选择了和他死在一起 。
这种做法嘛,我并不赞成 。因为他们是都想和对方在一起就代表深爱着对方,一个深爱着对方的人肯定不想让对方死 。这种做法对对方来说都是一种很不好的选择 。
在读完这本故事之后,我想到了一个中国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认为这些故事能流传万年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爱情 。我认为最好的爱情是爱情美满,都能快快乐乐的活下去 。但是有些爱情在一开始还是比较美满,但是到老了可能就有一点矛盾,但是我认为,一对夫妻到老了应该不会分手了,毕竟他们都在一起经历了几十年了不可能在最后放弃吧 。
莎士比亚的爱情虽然美,但是都是悲剧,这里我祝所有结婚的人:婚姻美满,都是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看了这部戏剧,很容易把它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比较 。大体内容均是在两个家族的阻碍下双双殉情 。在我看来,两部爱情故事的不同之处更值得玩味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是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结识的,并且很快便坠入爱河,可谓一见钟情;而《梁祝》却严格遵守了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这可以从侧面映射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含蓄蕴藉,西方显得跳跃性强,更加直截了当 。
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就有一支残破的独木桥 。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本可通过假死药在墓中相会罗密欧,永不分开 。可阴差阳错,罗密欧未得传信,不幸在墓前饮鸩而亡,朱丽叶也随夫而去 。那独木桥本可使两人相会,却中途断裂,有情人难成眷属,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在《罗朱》中,戏剧冲突描写得也十分到位 。当朱丽叶得知哥哥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后,庆夫之生、悲兄之死的感情同时而来,让她不知是喜是悲 。“滴滴细流本是悲哀倾注却呈献给喜悦”,这分明是朱丽叶内心的哀号 。不过最终罗密欧被放逐的痛苦仍占了上风,进一步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 。
看书并不是单纯地看书中人物的卿卿我我,或打打杀杀 。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阅读方式 。一部书籍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不只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的历史意义 。莎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他的作品中常常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凯普莱特夫人对帕里斯的赞美,罗密欧对放逐的感慨,可以充分地看出莎翁对人性与人的价值的肯定,这在当时对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是极有价值的 。而我想罗朱的死,也是莎翁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扼杀人性扼杀爱情的控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