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徽九华山的诗词( 三 )


年代:宋 作者: 苏辙《过九华山》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 。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 。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
萧然九仙人,缥缈凌云烟 。
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 。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 。
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 。
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 。
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
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
年代:唐 作者: 谭铢《题九华山》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 。
罢职池阳时,复遭迎送牵 。
因兹契诚愿,瞩望枕席前 。
况值春正浓,气色无不全 。
或如碧玉静,或似青霭鲜 。
或接白云堆,或映红霞天 。
呈姿既不一,变态何啻千 。
巍峨本无动,崇峻性岂偏 。
外景自隐隐,潜虚固幽玄 。
我来暗凝情,务道志更坚 。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 。
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 。
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 。
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 。
年代:唐 作者: 神颖《和王季文题九华山》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 。
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
龙潭古仙府,灵药今不凋 。
莹为沧海镜,烟霞作荒标 。
造化心数奇,性状精气饶 。
玉树郁玲珑,天籁韵萧寥 。
寂寂寻乳窦,兢兢行石桥 。
通泉漱云母,藉草萦香苕 。
我住幽且深,君赏昏复朝 。
稀逢发清唱,片片霜凌飙 。
年代:明 作者: 吴兆《别九华山二绝》寺前秋净万峰闲,正好寻山又别山 。
谷转溪回留不住,水声相送到人间 。
年代:明 作者: 吴兆《别九华山二绝》复岭重岩出路赊,渐看龙口有人家 。
行行数里犹回首,秋雪满山荞麦花 。
年代:宋 作者: 杨万里《过池阳,舟中望九华山》役役催行迈,忽忽过此春 。
杯翻五湖月,筝扫九华云 。
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 。
兹游四千里,今日过三分 。
有哪些诗句是描写九华山1、同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样,九华山亦与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墨客结下了千秋之缘 。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 。
王安石在《答平甫舟中望九华》中亦赞道“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2、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现为池州市] 。
境内群峰竞秀,怪石硝拔,流泉遍布,飞瀑轰响,松柏怪异,庙宇毗连,晨钟暮鼓,引人邈思 。
唐开元末,新罗国有一个叫金乔觉者渡海而来,寄住九华山修身七十五年,圆寂后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相仿,始建肉身宝塔供奉膜拜 。
从此,九华山寺庙渐增,僧尼趋之,香火旺盛,名闻暇尔 。
与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统称四大佛教圣地 。
3、九华山不仅佛教兴盛,而且景色秀丽 。
就是因为有了兴盛的佛文化,才有了奇异的自然景色——睡佛 。
睡佛由无数山头组成 。
山下有一片很深的圆沟,那是睡佛的眼睛 。
眼睛后面有一座高山 。
高山后有一座“M”型的山 。
“M”型的山后还有一座半圆形的山 。
这些分别是睡佛的鼻子、嘴巴和肚子 。
在云雾的笼罩下,睡佛若隐若现,美极了 。
4、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 。
它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尤其在东南亚华人世界更具盛名 。
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 20 多座,为首的是十五峰 。
天台,天柱,独秀,花台,云外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莲花,芙蓉,翠屏,以微,翠盖峰有芙蓉出水之势“间耸航”,“雄叫天门”等茂石更是鬼斧神工 。
5、从天台正顶下来,返回古拜经台时,天空乍然放晴 。
绵密的岚气早已散尽,九华山在蔚蓝的天空衬托下,如美人出浴,清新丽人,秀色倾城 。
见此壮美的风光,便一边拍照留念,一边倚栏欣赏起来 。
6、九华山山间秀溪萦怀,银瀑飞,景色米人 。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 。
现有寺庙 80 余座,僧尼 300 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 。
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