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空幽兰里王维诗词。( 六 )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
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
早梅 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
枯梅 清·吴淇 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
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
梅花诗 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
和内子梅花诗 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
落梅 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
梅 花 诗 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
雪满山中高士卧,...
介绍一下王维山水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

【读空幽兰里王维诗词。】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他出生在儒学世家,绘画音律无不精通,被人誉为"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其被人所称颂.盛唐时的《河岳英灵集》中对王维的评价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而宋代文豪苏轼在〈〈东坡林志〉〉中对王维的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则非常精辟允当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的鲜明艺术特点.王维山水诗承上启下,将山水诗由勃兴期推向昌盛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山水诗.下面从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意盎然,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其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诗中有画"诗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成就的.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巨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写入诗中,凭借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王维的早期诗作《桃源行》的意境是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来体现的."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春来遍是桃花木,不辩仙源何处来."等等画面的展现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又如王维的后期山水诗代表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写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寂静与幽暗.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再看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在首联中描写终南山直干云霄的壮伟雄姿和东延海隅的磅礴气势,在辟空而来的突兀挺拔之势和极富艺术想象力的对句中,给人强烈的壮美印象,"近天都"虽属夸张,但这是诗人仰视终南山时对它巍峨高峻之势所作的艺术概括."到海隅"描写终南山逶迤绵延,峰峦起伏之态,概括出远观的景象.颔联写诗人攀登终南山时所见云烟变幻的美景,诗人置身于大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像是云的海峰,再往前走,白云化为雾气,至走入雾中,连近处的雾气也看不清了,既显示出大山景物的变幻多姿,也表达出诗人不由兴起的惊叹,愉悦和赞美之情.在迷蒙的喜悦之中,诗人登山中锋,此刻群山万壑因地势和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千姿百态,以衬托中峰的雄姿.以上都是王维以画入诗的名作,这是六朝以来山水诗创作的一大发展,它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的束缚,刻画过于琐细的毛病.王维突破了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法入诗,使山水诗具有浓郁传神的诗画美.(二)"形神兼似"的空灵美 王维山水诗,既继承了二谢(谢灵运,谢朓)的工笔精细,注重形象实感的优点,又能以禅入诗,使山水诗从直感,直叙跃进到妙想入神的境界.即从"形似"跨进到"形神兼似"的新阶段.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夸张地写汉江同三湘,九派的联系,将天地之外的江流和似有似无的山色,同江中的城邑倒影及奔向远方的波澜,虚笔写实,浑为一体,从而把汉江的辽阔悠远,襄阳悚立江畔的神姿,诗人闲逸的心境,都表现得极为生动传神. 王维受其母亲的影响较深,吸收禅宗的超然脱俗,以佛家的目光观察世界,"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同时,又将佛教的"空","寂"之境,作为人生的归宿.因此,他的诗作,尤其是后期写的《辋川集》,呈现出"空灵境界",这正是他的山水诗达到极致的一个标志,也是他的山水诗形神兼似的最好解释.所以他的山水诗空灵冲淡,幽雅悠远,意蕴无穷,具有永恒的魅力.(三)和谐统一的音响美 王维凭着对音乐的特殊修养,在创作山水诗时,能够比别人更敏锐地感受并精确地把握山水自然的天籁.通过精炼而富于诗意的语言,作有声有色的表达.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弓鸟,时鸣春涧中.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花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一轮明月破云而出,优柔的月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醒的山鸟,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形象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