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传承作文800( 七 )


而这种文字游戏 , 恰好成了语文老师中略通格律的罪证 。
我认为 , 组织全市这么一些孩子来学写格律诗词 , 本身没太大实际意义 。
因为这明显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 , 是拔苗助长 。
当今的孩子课业较重 , 对课外的非功利学习不很感兴趣 。
连现代诗也不会写 , 古诗也没读几首 。
把成人也难以真正学好的古典格律叫孩子速成 , 只能弄些文字的格式模仿拼凑 。
正如我上一篇所言 , 唐诗宋词的辉煌 , 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 。
当时的孩童发蒙 , 就记了很多诗词 , 又先学了对对子 。
这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对仗 , 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 同时他们还生活在同一种和两大诗歌高峰相契合的社会生活氛围中 。
于今 , 这种格律的语言基础不复存在 , 学习基础条件大不相同 , 社会生活氛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
所以 , 成人也难以写好真正思想艺术俱佳的古典格律诗词 , 这能像计算机一样从娃娃抓起?试想一下 , 唐宋时代也遵从诗经楚辞的文化传统 , 为何那么多朝代没有哪个再去搞搞《新诗经》《新楚辞》创作大赛?有过新乐府运动 , 但那完全不按汉魏南北朝的原有格律 , 而是新创乐府格律 。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 , 他的英式十四行诗和母本意大利式十四行诗 , 尽管不如我们唐宋诗词那么严谨 , 但在西方诗歌里算史上最完备的格律了 。
为何不也搞搞古代十四行格律诗创作呢?笔者孤陋寡闻或许也真有过 , 但肯定都没成功 。
所以 , 成年人自己喜欢格律诗 , 宣传并继续写格律诗 , 努力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 尽量不让灭绝 , 这很好 。
但不顾实际 , 硬用行政命令叫全市孩子来比赛 , 这太荒唐 。
...
以让经典诗词散文传承为话题的作文我与古诗词 古诗词 , 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艺术珍宝之一 。
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
不同情况写的诗词韵味当然不同 , 或高昂 , 或气派 , 或娓婉 , 或喜悦 。
我 , 一个小小的古诗词爱好者 , 对其了解肤浅 , 却深陷其乐趣之中 。
若想知我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之时 , 可追溯至孩童时代 ,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
”说到最熟悉的一首 , 莫过于这首《静夜思》了 。
当时为何爱上古诗词?当然是其中的古韵与诗律了 。
琅琅上口的诗句就像一个个飞舞的、美妙的音符 , 如丝竹绕耳 。
我被着古诗词深深的吸引着享受在其乐趣之中 。
当然 , 那是小屁孩一个的我 , 对古诗词表达之意肯定是一窍不通了 。
小学时代 , 是知识面与视野开始增加的时候 。
古诗文不仅是课内所要求 , 课外也是我消遣时的最佳读物 。
古诗词的确是一种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东西 。
这时 , 我不满足只是背诵与品位其诗韵了 。
我开始尝试理解其中诗人所表达的东西 。
一开始我译得很离谱 , 渐渐 , 书读多了 , 译得也好了一些 。
现在 , 我对古诗词了解的更透彻了 , 落实到每一个字词 。
对盛气夺人的诗词甚是喜爱 。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绝笔“压”将敌军来势汹汹 , 敌我力量悬殊 , 处境艰难 , 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
诗人的处境不一样 , 写的诗是当然也别具一格 。
否则 , 如何有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的丰收之喜;白居易的“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的腐君之怒;陆游的“东风恶 , 欢情薄 , 一杯愁绪 , 几年离索 。
”的漂泊之哀 。
多读古诗词 , 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情趣修养 , 还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
它没有现代文的繁琐 , 而是用最精简的言语来表达诗人的所感 。

【诗词的传承作文800】

古诗词 , 一路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