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之祖是哪首诗词( 四 )


这九个独立的名词,实际上就是九个独立的意象 。
本来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自然的联系,但诗人把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呈现一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给人深刻的印象 。
在诗歌意象的排列组合上,这首...
有“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句的诗展开全部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万中无一”之作 。
《天净沙 秋思 》作者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 。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
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
马致远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故有“马神仙”之称 。
其曲词豪放洒脱,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推崇 。
鉴赏 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以其意境高远而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
整篇二十八字,由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 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在一起,孤立的景物就构成有机整体,显现出一派萧瑟与黯淡 。
前三句十八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寥 。
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 恍若日暮途穷一般 。
如果说前面三句还只是烘托了一种悲伤的、萧瑟的氛围,那么这两句就把这种氛围推到了极端 。
古代诗文在铺排多种意象时有两种写法,一是平行,二是加倍 。
这首小令可谓兼而有之 。
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的形状、色彩来看,无不渗透着天涯浪子悲凉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
这首妇孺皆知的小令全文仅仅二十八个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在短短的篇幅里,马致远描写了一个天涯过客的愁思,意境萧瑟悲凉 。
时已深秋又临黄昏,藤是枯藤,树是老树,吹着飒飒西风 。
道是古道,马是瘦马 。
飘零在天涯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断肠呢?看那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温馨,而家乡、亲人却又离得那么遥远 。
天气渐冷,家中的一切的一切让人牵挂 。
可作为游子,却还要骑着疲惫的瘦马,一颠一簸地漂泊天涯 。
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啊!...
元代文学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马致远的一首散曲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原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
曾任工部主事,后不满时政,隐居田园 。
其《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2.“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
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
这首《哨遍?高祖还乡》曲子,用漫画的风格表现
诗词赏析展开全部2005年中考诗词鉴赏题荟萃昆明市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答案:D四川攀枝花市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3分,每空1分)如 梦 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和。
(2)作者采用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答案:(1)叶的茂盛 花的凋零 (2)委婉含蓄新疆乌鲁木齐市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