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八 )


《舌尖上的中国》讲的不仅仅是食物 , 更多的 , 是食物中体现的中国 , 食物中体现的中华民族坚毅的品格 。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传承的文化 , 需要锻炼的品质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中国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无论是习俗还是食物 。如今 , 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 生活中充满了科技之气 。也许 , 我们会感觉很幸福 , 但这样真的好吗?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 , 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
就连美食 , 也没有从这悲惨的命运中逃脱 。原本故乡亲切、熟悉的味道 , 转化为了陌生而高贵的山珍海味 。成百上千的人发疯似的品尝着这些华而不实的“人间珍品” , 而不起眼儿的家乡菜 , 却被人们渐渐遗忘 。只是因为家乡菜的样子并不华丽、美观 。但他们哪里知道 , 越是珍贵的美味 , 看起来越是平常无奇 。也许 , 当人们终于醒悟时 , 当他们再想品味家乡的味道时 , 那亲切、熟悉的香气早已随着时间 , 消失在这人世上 。孩子的不舍 , 老人的落寞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 。他们要的不是富贵 , 而是能和家人在一起 , 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 , 吃着团圆饭 。但这真的是太难太难 。这个愿望是多么地朴素 , 但朴素 , 却充满了力量 , 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美味、习俗、文化……难道真的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 而“葬身海底”吗?五千年啊 , 也同样经受不住风风雨雨的考验吗?
无论怎样 , 昨天已记入历史 , 散发着或喜或悲的光芒;但明天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是与非 , 对与错 , 全都要靠自己去编写 。
但我们必须明白:认清明天的去向 , 不忘昨天的来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几千年来 , 中国人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 。但即便差异再大 , 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 , 那就是家的味道 , 故乡的味道 。我想 , 很多人看舌尖上的中国 , 不仅仅是因为它激起的口水使我们兴奋 , 也因为从各地的饮食中我们“看”到了家里的味道 。
离开家久了 , 就经常会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 。也许我们并不怀念故乡 , 也许只是故乡对我们魂牵梦萦 。
养蜂的女人说 , 结果我跟她结了婚 , 风餐露宿的 , 辛苦得很 。出海的女人说 , 这海洋的钞票难挣 , 没有牛劲马力难吃海洋衣食 。这些都是生活给人的最朴素最直接的感受与经验 。这些感受与经验 , 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 , 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 , 在母亲那里变成了唠叨 , 煮成了饭 , 炒成了菜 。我想 , 对很多人来说 , 生活都是不容易的 , 甚至是艰辛的 。朝五晚九 , 餐风饮露 , 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 , 不过是回到家里能好吃好喝一顿 , 能安逸巴适睡上一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