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总( 四 )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怎样做好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一.考前准备阶段,扎稳基础 。
首先是掌握必须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 。
在古诗中春风秋雨、明月彩霞、江南花鸟、塞外黄沙,甚至金戈铁马、红粉女娃,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亭台轩榭、诗酒文章、历史掌故、轶事趣闻,总之,只要能够入题的,无不被诗人纳入诗中,而且赋于中国味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扩大阅读面,尽可能地多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了解古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以便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
其次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
古人写诗常用比喻、对比、比拟、夸张、借代、象征、暗示、典故、衬托等手法,委婉地表达感情 。
我们平时多注意它们的用法和特点,阅读时多加注意,就能较容易地领悟作者的本意,准确地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
二.临场鉴赏阶段,把握要求,有的放矢 。
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归类 。
一般说来,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
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题材,在答题时就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
其次,努力探寻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
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
一是分析标题,确定作者表述的对象 。
如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我们可以发现标题给出了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 。
而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同样可以给我们这些信息 。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而写?写的是什么?便可把握主要方向 。
二是阅读内容,寻找与试题有关的词句,将诗眼提取出来 。
弄清诗歌的意象,再回头探寻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 。
如:2003年高考题选王维的《过香积寺》,考题围绕“诗眼”二字做足了文章,先问:“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然后再问“为什么?”如果我们在这点知识不能过关,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找出答案,将诗歌的意境赏析出来: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相馆在青松上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
“咽”、“冷”两面三刀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
再看赵师秀的《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前句写出对客人失约的强烈不满,而“闲敲”二字看似“闲”,却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等人的万分焦急 。
王建的《雨过山村》,也是如此,首联的“一两家”,准确地写出了山村居民点分散,人稀稀落落的特点 。
而“妇姑相唤浴蚕去”后,只剩下中庭的栀子花在静静的开放,人呢?都忙自己的事去了 。
借景写人,以闲衬忙,以静衬动 。
全诗的意境便展现出来了 。
总之,找出诗歌的意象,这是鉴赏的起点 。
体会诗歌的意境,是赏析的关键 。
三是借助诗歌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资料,寻找答题所需要的信息 。
这一点虽然简单,但千万不能忽视 。
其三,反复诵读全诗,体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 。
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 。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