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怎么写?( 五 )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 它总是那么直 , 那么坚强 , 不软弱 , 也不动摇 。”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板书:坚强不屈 。“不管……不管……总是……”)
②小组交流:用不管……不管……总是……描述白杨树 , 练习造句 。
③小结:在风沙面前 , 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 , 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 , 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 , 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
6.教师小结: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 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 , 坚强不屈的品格 , 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12段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4段 , 并联系12段思考 , 然后同桌讨论 。
2.引读讨论14段: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 , 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 , 你们知道吗?”(祖国建设的需要)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 , 将来再念中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 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 , 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 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 , 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5段 。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 , 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段 , 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画上两棵小白杨 , 请学生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段 。四、总结课文 , 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 , 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扎根边疆 , 无私奉献)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边疆建设者)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板书:赞 借物喻人)
3.总结拓展 。
是呀 , 多少边疆创业者 , 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 , 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 , 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 , 谁呀?(老师 , 辛勤的园丁)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 ,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 , 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 , 照亮别人 。除了老师像白杨 , 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 , 我们就是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