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结尾的诗词( 五 )


这七句 , 大处落墨 , 专写大河、长城 , 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 , 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 。
这是人格化的雪景 , 更是个性化的诗意 。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 , 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 , 只有毛泽东才有此高招!诗人将眼前景象和联翩浮想交织起来 , 选取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和黄河纵横入画 , 从色彩(银、蜡)、形貌(蛇、象)、动作(舞、驰、比)等各个侧面描写山原 , 突出地刻画了祖国山河的伟大形象 , 生动地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丽奇观 。
同时 , 通过这种传神的艺术描写 , 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激情 , 唤起了读者强烈的民族...
表现思乡 。
乡愁的诗句余光中的《乡愁》 【诗歌全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When I was a child,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Linking Mum at the other end and me this.When I grown up,I remained homesick,but it became a ticket By which I sailed to and from my bride at the other end.Then homesickness took the shape of a grave, Mum inside of it and me outside.Now I'm still homesick,but it is a narrow straitSeparating me on this side and the mainland on the other. 【主题】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 , 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 , 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 , 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 , 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
【诗歌评析】该诗情深意切 , 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 , 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 , 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 , 但是 , 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 , 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 , 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 同时 , 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 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 , 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
《乡愁》一诗 , 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 ,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 , 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 , 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 , 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 , 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 , 有如千峰朝向泰山 , 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 , 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 , 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 , 横的地域感 。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
”(《白玉苦瓜》序)这样 , 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 , 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 热爱中国 。
礼赞“中国 ,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
余光中的这首诗 , 把{ 祖国大陆}与{台湾 }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的思想感情 附赠 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 , 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 , 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 , 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 , 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 , 很难与家人相见 , 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 , 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 , 母亲去世 , 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 , 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 , 由于人为的原因 , 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 , 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 , 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陆的强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