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怎么写?( 六 )


(二)游戏竞赛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生活化游戏 。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例如,一年级学生认识了人民币后,在随后的练习中,一些学生还经常出错 。这样,我们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例如: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并标上价格,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 。选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纷纷争先恐后地抢购“商品”,还不时地进行讨价还价,甚至产生出“打折”一词来考考我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很有经济头脑,平时成绩落后的,懒动脑筋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买卖的计算活动中,自然也收获了知识 。更可贵的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让他们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提高生活能力 。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掌握实际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生活应用技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 。小学数学教材,主要的测量工具有“尺子”“量角器”“ 秤”等 。我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时,指导学生用尺子量出自己的身高;在认识“角的大小”时,让学生折出不同的角,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在认识“克和千克”时,要求学生先了解“秤”的刻度,组织学生称物品,记录数据,用手感受物品和同学的重量等等 。通过实际测量,对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学生做“填单位”的题目很少出错,亲身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 。现实生活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数学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意义,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例如:在《统计》课,要求学生调查全校师生比较喜欢吃的肉类和蔬菜,并制作出一张统计图 。制作之后,上课时,我提问学生:“制作这份统计图有哪些步骤?意义何在呢?”学生都说:“先收集数据,再做成统计表,最后出统计图”;“意义在于了解大家最喜欢吃那些肉类和蔬菜”;“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统计图,告诉阿姨,购买食物时,要注意多买一些大家都喜欢吃的菜,少买不爱吃的食品,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食物了” 。这样的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边做边学习知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粮食的高尚品德,悦教于乐啊!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小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才能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特别是思想、方法的理解.合理解决那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